彦林:从三方报告、阿里、官网以及 Star 上的数字来看,今年的增长速度是 15%左右,比去年同比增长速度稍微慢了一点点,和疫情有很大的关系,但其实绝对数字差不多。在中国,每年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有几十万家企业,虽然增速变慢了,但是每年采用微服务架构的绝对数字依然非常大。另外,整个技术的热度也在持续加强。
第二,新老架构之间也可以通过网关进行代理。有许多厂商向传统公司提供服务,多个服务之间怎么进行快速组装、相互调用健全,怎么组装更高级、更丰富的上层服务?都是通过网关快速做 API 的聚合与整理等,这都是这些传统企业的诉求。通过网关可以把新老系统、多个 ISV 系统全部互联互通,这是做现代化架构演进或者云原生架构演进最快的模式,让新的架构、新的模式讲清价值、慢慢迭代,把老的架构进行收敛。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最好的一种模式。
但随着数字化深入,云原生技术的采用就会引发一些问题。第一,对整个连接的稳定性、规则热更新有实时的要求,对网络稳定性的要求会更高。第二,云原生背后隐藏了一个标准化的事情。在云原生时代,未来的网关的 API 标准到底是什么?其实 K8S 通过 Ingress 的 API 定义了网关的标准,这就解决了技术选型的一个痛点。第三,多语言的扩展性。传统的网关在语言扩展性以及热更新上有很大区别,所以面对未来的云原生网关,必须解决掉这些问题。
标准化上,我们可以看到云从 IaaS 到 PaaS,再到容器(当时定义为 CaaS Container as a Service)、微服务都在做这件事。海外也有一些公司比如 Google,也想通过服务网格去定义微服务的标准,但目前大家得到的一致结论是,它不是未来的标准,未来微服务的标准还在定义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