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TML5非成熟体:能否最终取代App(3)

sq331335144 发表于 2013-12-17 23:53:0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关闭右栏 8 7421
苹果悖论HTML5最终将代替App,成为移动互联的未来。以上这个命题已经越来越多地砸进了人们的眼球。而各种Native App研发者生存陷入困境的消息则将这种观点无限放大,并且许多人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这绝不是泡沫。UC优视就不断向外界表示Web App将在不久后成为主流,并用自身浏览器平台的数据加以佐证:2011年9月,UC优视已经推出了国内首个Web App应用商店——UC应用中心,目前收录了超过300款基于HTML5研发的Web App,月活跃用户超过1500万,添加量超过5000万次。更具说服力的是已故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生前的一段话:虽然现阶段Native App给了用户更好的体验,但Web才是未来。如果研发者不能够有效地利用HTML5等Web技术,那他就落伍了。如果有人连乔布斯的话都能不当一回事,那他一定是疯了。但是,人们有理由质疑任何“神话”。过去几年内,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中诞生了不计其数的经典:愤怒的小鸟、Flipboard、Instagram??——HTML5应用在哪里?Facebook上的Zynga?抱歉,Zynga最赚钱的应用仍然是基于FLASH,并且仅限于PC端。有人将这种现象的原因笼统地归结于“HTML5标准尚未完善”。但事实上,其背后的根源远不是技术那么单纯。近年来,有两个被视为HTML5的标志性事件,都与苹果有关:2007年发布的iPhone拒绝支持FLASH,只支持HTML5;2011年,Adobe宣布放弃FLASH的移动端项目,转而研发HTML5工具。然后,HTML5就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移动端的唯一Web标准。这些都不过印证了一个简单理论:HTML5是一个连乔布斯都认同的革命性产物。它的价值没有被高估过,更没有被低估过。真正好玩并令人生疑的是苹果随后的举动。相较于Google,甚至微软等公司对于HTML5的热情,苹果却做出了与当初强势封杀FLASH、力推HTML5时截然相反的举动:迟迟没有投入Web App、建立类似Google或者Opera那样的生态渠道,甚至从iOS4.0开始,封杀了一系列对于HTML5来说至关重要的Web API。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啥秘密:在App Store如日中天的时候,苹果为啥要冒着失去30%利润的风险,扶植一个替代性质的生态系统?类似的“花招”还有很多——在HTML5中的视频格式一项,苹果选择了支持MPEG,一个核心为私人商业机构所拥有的格式,这显然与HTML5开源共享的理念背道而驰。一种更为合理但没有任何证据的说法是,苹果正在暗中培育自己的HTML5生态系统,只不过在App Store仍能维持强势之时,不会现身而已。一边力推,一边封杀,这就是所谓的“苹果悖论”。广义上,它描述的不是苹果一家公司匪夷所思的举动,而是在HTML5这个游戏圈中,几乎所有玩家的一种心态:既希望这种开放高效的载体能够早点标准化,为己所用,同时又能保证自身的利益体系不受恶性冲击。在商业体系中,对于渠道的争夺是永恒的。理论上所有的平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都会试图寻求高手独特性,从而形成生态闭环。可以想象,由一群世界顶级互联网企业参与的HTML5标准制定过程,苹果悖论发生的概率会有多大。谢子斌的职务意味着他能够经常出入W3C,接触第一线的有关HTML5标准化进程的材料。“其实单纯地讲浏览器层面的解析,HTML5的标准化已经简单实现了。”他认为,HTML5已经远远超过了严格定义的HTML语言本身,囊括了大部分W3C的技术,而目前未能完成标准化的部分恰恰是在Web解析技术之外。“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的技术,经过问题后被应用到HTML5中,使得它变得越来越成熟。对于研发者来说,90%的功能已经可以实现了,现在就是看剩下的10%怎样解决。”而这就是W3C现阶段存在的意义。但是,看似简单的10%,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作为一线参与者的谢子斌深有体会,并将这个戏称为:周期性的“吵群架”。“当你把中国移动、苹果、Google、微软的人放在一起时,想不吵架确实很难。当然,每次吵完后还是有进展的,毕竟所有人的终极目标还是推进互联网的发展。”

已有(8)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wscl1213 发表于 2013-12-17 23:53:08

读完了,回帖表示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inhep 发表于 2013-12-17 23:53:08

不错,表示可读性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xs_huntingjob 发表于 2013-12-17 23:53:08
本地app和webapp 都是一定阶段的产物,webapp 是用来消费内容的 本地app用来消费功能
具体参考下面内容:
w3c从2008年提出html5的概念,目前html5的版本已经趋于稳定,也逐步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接受。
以前我们有一个疑问,HTML5与Flash究竟谁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称霸市场?这个问题在最近有了答案,
Adobe公司宣布停止android平台的flash插件更新,正式宣布推出移动领域。也就是说html5又干掉了一个竞争对手。
html5对于移动开发领域的贡献主要是web app方面,如离线存储,画布等优秀的支持。

1 原生态NativeApp
A native app is an app for a certain mobile device (smartphone, tablet, etc.) They’re installed directly onto the device. Users typically acquire these apps through an online store or marketplace such as The App Store or Android Apps on Google Play.
安装在特定设备上,用户通过移动应用商店获取和安装应用。
现在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困惑:
升级困难
通过应用商品审核
对于开发团队来说,增加了开发成本
适配困难
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原生态app的劣势,某个开发团队开发了一个IOS应用,提交苹果应用商品审核,审核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阻塞过程,假如说这个过程使用了30天,可以设想在这30天的时间内,这个应用的同类型应用已经上线了。好了,审核通过了,用户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应用安装到本地手机,使用的过程中 发现了问题,bug,不合理的地方,开发团队得到了反馈,修改后,还是需要走原来同样的流程。周期,依然在阻塞,远远没有通过web servevr端部署,客户端浏览器浏览来的快。对于客户端,更新后的应用还能赢得用户卸载又重新安装吗?卸载,安装,这样繁琐的工作,用户能接受吗?
这个case暴露的问题也就是本地app面临的困境
2 Web App: 通过浏览器访问
They’re accessed through the mobile device’s web browser (i.e. on the iPhone, this is Safari by default) and they don’t need to be downloaded and installed on the device.
为什么移动端浏览器厮杀如此惨烈,uc,qq,360移动浏览器都对html5特性做了很好的支持,原因可以概括为:它们都在争夺用户在移动端的网络入口,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推送内容。商业推动...
web app结合html5的优秀能力可以提供
离线存储
迅速更新产品,完善用户反馈
很好的跨平台,无需安装成本
正是html5优秀的扩展能力,使得web app在用户体验方面可以与native app越来越接近。当然web app的劣势集中在宽带,手机屏幕大小等方面。

3 混合模式 Hybrid App
结合以上两种的优势,推出的一种移动端app形式,业界称之为Hybrid App,看上去是一个Native app,但只有一个UI WebView,里面访问的是一个Web App,html5的页面时核心。
或许以上都是一种过渡模式,最终会回归现在的B/S模式。快速迭代,优秀的用户体验
工具与开发
全面拥抱html5,可以使用vs2012开发移动端产品。
跨平台的开发工具,PhoneGap或者AppCan,可以帮助开发者迅速开发app产品。
注意appcan网站的图标 web模式和native模式,正是对于app分类的web app与native模式
201208192332225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nD_Alex 发表于 2013-12-17 23:53:08

appcan 必须用 html5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ituan2008 发表于 2013-12-17 23:53:08

本帖最后由 cyu_7d191d 于 2013-1-17 16:03 编辑
HTML5非成熟体:能否最终取代App(1)
苹果的强势,使得Adobe的FLASH在移动端失手。一切都在重演。围绕App的移动互联,正在陷入重资本的荒漠中。有人想起了HTML5,将其视为荒漠中的甘露——即使它目前还未能实现完整的标准化。
一个非成熟体。
这是移动互联版《上帝也疯狂》的续集,上次的主角是App,现在则是HTML5:一个将近10年前就被提出来用于取代HTML4.01和XTHML1.0,但在之后就步履蹒跚,直到近年重新又成为科技界焦点的Web标准版本。藉此,我们将循着价值、理想主义的纠结、极客思想、产业链演化和商业利益——是的,最终还是要谈到钱——这一系列标签来讲述一段有关HTML5这一业界“新宠”,以及它身边人的故事。
Mozilla,一个也许算不上巨头的互联网公司,却赚得了不少好感——21世纪初,Mozilla的Firefox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当时的微软IE是一个落伍的浏览器;并且Firefox前身就是当初惨遭微软“捆绑”策略所害,赢得了无数同情的浏览器始祖——Netscape。
最近,它又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发布了Firefox OS,一款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意思的不是Mozilla胆敢进入OS(操作系统)领域这件事,而是FirefoxOS,被认为是首款基于浏览器的移动OS,减少了层级架构,应用全部以HTML5的形式来呈现。据悉,搭载这种OS的智能手机最低价可到300元人民币以下。-by nike free run + “浏览器和OS的界限正在模糊。”Mozilla CEO Kovacs“狂妄”地对听讲的研发者们宣布:孩子们,是时候摆脱对iOS和Android的依赖了。
上一次做了类似事的是Google。2008年,Google宣布了Chrome OS项目,同样是基于浏览器的PC OS,“Nothing but the Web”的理念在当时看起来“极其疯狂,令人心悸”;2010年,随着众多OEM厂商推出成型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和Chrome Web Store的全球发布,这一项目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现在,Chrome Web Store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可以离线运行的HTML5应用。
这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了国内——当然,它们做的不是OS,但以浏览器为代表的各种应用,对于HTML5的宣扬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网页标准本身。如果以宗教来类比中国互联网产业,那么HTML5毫无问题是目前追随者数量增长最快的信仰——2011年初,全球万维网标准化组织W3C成员名单上甚至还没有一家中国公司的名字;现在,百度、腾讯、奇虎360、华为、UC优视等公司已经先后进入,参与其中最重要的HTML5标准制定工作。
一切都在重演。
它是移动互联版《上帝也疯狂》的续集,最近的主角是App,现在则是HTML5:一个将近10年前就被提出来的用于取代HTML 4.01和XTHML 1.0,但在之后就步履蹒跚,直到近年重新又成为科技界焦点的因特网网页标准版本。
我们将循着价值、理想主义的纠结、极客思想、产业链演化和商业利益——是的,最终还是要谈到钱——这一系列标签来讲述一段有关HTML5这一媒体“新宠”,以及它身边人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longwu1987 发表于 2013-12-17 23:53:08

Why HTML5?
即使目前风光无限的HTML5,也曾经面临夭折。
2003年,被认为是HTML5的诞辰年。那时候HTML5作为一个替代HTML4.01的概念,被挪威的老牌浏览器厂商Opera提交给W3C。但当时大多数握有投票权的W3C成员认为这是一个“不知所谓的东西”,最终以14∶8的选举结果将其拒之门外。
遭受打击的Opera并没有放弃,而是联合了Mozilla等公司成立了WHATWG(Web 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组),继续新型Web表单和应用程序的研究,并最终得到了回报——2007年,HTML5被W3C接纳,而且成为近几年该组织内部最重要的课题。对于将其从夭折边缘拯救回来的Opera, W3C委以重任,HTML5标准化团队中的多个重要职位由Opera员工坐庄,包括拥有最终发言权的总编辑。
W3C将在HTML5标准化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因为Opera在W3C以及HTML5发展中的特殊位置,其团队中出现了“首席标准官”等罕见的高管职务,另外还有专属的HTML5布道师,负责对接W3C和其他外围HTML5组织的工作。
“HTML5是大势所趋,这一潮流不可逆转。”W3C HTML5中文小组主席、Opera中文品牌欧朋浏览器的首席标准官谢子斌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时说的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所有浏览器厂商对于HTML5最终形态的信任——保持开放与协作共享,产生联系,平台化,然后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从商业逻辑看,基于HTML5的生态系统价值还有待考证;从产业逻辑看,互联网企业,或者对于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来说,转向HTML5则是必然——尤其是在移动端。横向比较PC端,研发工具的丰富性、技术的积累及成熟度、人才及行业经验,使得HTML5在Web端对于Adobe FLASH的替代要困难得多——即运用户很乐意在不用安装任何ActiveX插件的情况下,运用各种富媒体甚至网上银行功能。
“HTML5之所以有非同一般的应用价值,是因为能够解决当前移动互联网上存在的许多。”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接受采访时认为,随着HTML5的普及,Web App(网页应用)跨平台的特性将成为左右研发者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传统移动终端上的Native App(本地应用),研发者的研发工作必须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分别进行,成本很高;而后续用户端的升级更新也必须重新封装以后再传递给用户,步骤繁杂。并且,Native App对于用户还存在着管理成本、存储成本以及性能消耗成本。”
以上都是移动互联领域老生常谈的,美妙之处就在于确实都可以用HTML5来解决——归根结底,这都是渠道。HTML5已经成为主流浏览器的标配,而基于统一HTML/JavaScript/CSS语言研发的应用只要一次研发就能进入所有浏览器进行分发——事实上,即使是走传统的App Store或者Google Play应用商店渠道,所多出来的一个步骤即是将底层用HTML5研发的应用“封装”成为App,时间和资金成本也远小于跨系统移植。而用户售后升级渠道的扁平化或许会给研发团队带来服务器端的额外成本,但与促进和保持用户转化率的收益相比,不值一提。
“HTML一直是互联网的基础性协议,HTML5的出现将会让互联网的想象空间变得更大。”UC优视CTO梁捷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移动设备未来会面临多操作系统、多种类型设备、多网络环境的“三多”。“我们需要类似HTML5这样的基础性通用标准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但是,以上这些人代表的是承载HTML5应用的平台方——真正有理由运用HTML5的只能是产业链下游的庞大研发群体。
荣唐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手机游戏研发的创业公司,最早就是以手机WAP网页游戏起家掘得了第一桶金,现在公司的战略方向已经全面转向了HTML5。“中途,我们曾经尝试过Android客户端游戏的研发,但最后并没有深入。”曾经是空中网技术高管的荣唐科技CEO李松涛告诉记者,与HTML5能够提供的跨平台特性相比,客户端游戏的研发成本显然是太高了。“而通过腾讯、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推广,与传统的应用商店渠道相比,又能省下很多成本。”
无限营销公司飞拓无线CEO陈昶则将HTML5拥有的富媒体展现能力视作新的机会。根据Double Click的调查数据显示,富媒体广告的平均点击率是其他形式广告的5倍。跨平台的媒介渠道也能带来更多绩效指标,广告主可以获得用户和广告互动时间的长短、用户关注广告的程度等信息,最为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互动了解到用户的品牌偏好度和购买意向等。
成本和跨平台,两个关键词使得HTML5成为了移动研发者的重点关注对象;毫无问题,这也是以浏览器为代表的平台厂商乐于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unzi234 发表于 2014-6-11 17:55:21
感觉还是native比较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