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adoop Operations》读书笔记 - 1 - 第二章 HDFS

KarmicKoala 发表于 2014-5-12 01:23:4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关闭右栏 0 2141
文章目录
Chapter 2: HDFS
Eric Sammer “Hadoop Operations” - O’Reilly (2012) … (p7 ~ p24)
传统存储是 SAN 或者 NAS,提供了集中化、低延时的块存储或者文件系统,以支持TB级数据。在面对关系型数据库之类的服务时,这是很好的选择。但是面对上万台计算机同时提取几百TB的数据时,这种集中型存储就难以胜任了。
HDFS的设计目标
  • 存储上百万的大文件,每个文件都大于几十TB的数量级;
  • 使用普通服务器,横向扩展,不必使用RAID;
  • 针对大规模、流式读写进行优化,而不考虑低延时或者小文件。批处理重要性优于即时响应;
  • 对机器、硬盘错误可以从容应对。
HDFS 和传统文件系统异同
相似处:
  • 使用块儿保存文件
  • metadata保存了文件名、所用的块儿、目录结构、权限等。
不同处:
  • 没有使用内核驱动实现,是userspace的文件系统
  • 分布式文件系统:metadata存在NameNode上,Block数据存在DataNode上。均是构建于现有文件系统之上的文件系统。
  • 本地文件系统Block大小是4KB、8KB这个级别;而为了应对大规模的数据文件,HDFS的Block大小,一般是64MB(1.x默认), 128MB(2.x默认),甚至管理员会调整为256MB以及1GB也不罕见。Block越大,意味着磁盘寻址时间越少,因为更多的将是大块的顺序读写。
HDFS会以Block为单位保存多份副本(默认是3份)。更多的副本除了更好的容错性,也会因为应用可以获取最近的副本的数据而取得更好的性能。
HDFS API 类似于 POSIX API,提供了文件IO操作,因此用户不需要关心底层的分布式、以及副本问题。
三个服务DataNode
HDFS的DN不需要RAID,只需要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 就一堆磁盘)。对于 Hadoop 的应用特征而言,一大堆独立的硬盘要比RAID性能好。
DN启动后,每个小时会向NN发送Block Report(包括DN刚启动的时候),其中包含了该节点所存储的所有Block列表。这样做的好处是,当DN的IP或者主机名发生改变后,不影响其所存储的数据。另外一种常见的问题是当一个DN的主板类硬件损坏后,管理员只需要把硬盘拔下来,插在一个新的计算机上,启动DN,数据并不会丢失。
NameNode
NameNode 所记录的所有HDFS文件系统元数据全部存储于内存,以方便快速遍历。因此在1.x中NN的内存大小决定了集群的规模。粗略估计的话,1百万Block(或1百万空文件)需要1GB内存。
SecondaryNameNode
SecondaryNameNode 只是负责打理日志合并等事物,并不是热备,不过在必须时,NN可以从SNN中回复最近的元数据。
HDFS 读文件
假设一个客户端,比如Java Jar程序,需要一份 /user/esammer/foo.txt。
  • 首先,客户端中会指定NN的位置,或者是配置文件,或者是代码中直接指定;
  • 客户端会先联系 NN,告知其想读取该文件
  • 对于NN来说,首先需要验证对方身份。验证分两种,一种是相信客户端,客户端说自己是谁就是谁,比如默认会直接取当前系统的用户名;另一种则是使用Kerberos认证。
  • 然后NN需要确定该用户是否拥有适当的权限访问该文件
  • 如果文件存在,并且权限允许,则NN向客户端返回第一个Block的ID,以及一个保存有该Block的DN列表,列表由据客户端距离排序,最近的放在最上面。距离由所定义的拓扑结构来决定:同一个机器 < 同一个机架 < 不同机架
  • 收到了Block ID和DN列表后,客户端会尝试联系第一个DN读取该Block。读完之后,会向NN请求下一个Block,以此类推,直到读完所有 Block了。
  • 如果客户端联系DN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DN不可用,客户端则会尝试列表中下一个DN,直至所有DN均无法访问,则读操作失败,客户端产生异常
HDFS 写文件
HDFS 写文件操作比读文件略为复杂。
  • 客户端会先使用 Hadoop FileSystem API 打开一个命名文件用于写入。这个请求会发送给 NameNode。
  • NN 接受请求,验证用户有相应权限后,开始在元数据中添加对应文件项(此时不分配Block),并回应客户端说文件已创建/打开成功;
  • 如果NN回应,客户端会打开一个流供客户端写入数据;
  • 当客户端写入数据时,并不直接发送出去,而是会先在本地以一段段数据包(既不是TCP包,也不是HDFS Block)的形式于内存中压入队列;
  • 一个独立的线程会开始消化这个队列中的包。这个独立的线程,会向NN发请求,宣称需要一个数据块以写入数据。
  • NN接到请求后,按照剩余空间、拓扑、副本数(默认3份)等综合考虑后,会产生一个将要建立数据块的DN列表返回给客户端
  • 客户端收到列表后,会连接到列表中第一个DN,以写入数据;注意,第一个DN会去连接列表中第二DN,以将客户端写入的副本传递给第二个DN;以此类推,一直到最后一个DN收到连接写入数据为止。这被称为 Replication Pipeline,复制流水线。
  • 任何一个DN成功写入数据后,会向流水线中上一级回报写入成功。
  • 当客户端收到写入成功后,说明所有副本都成功写入,客户端则会去写下一个数据包,直至需要下一个数据块为止。
  • 当需要下一个数据块时,客户端会联系NN重新分配一个Block,并建立一个新的复制流水线,直至所有数据写入完毕,客户端会close文件,所有数据都会写入磁盘。
  • 当流水线中间一个节点出现问题时,会向流水线上游报告错误,整个流水线会立刻关闭。并且分配一个新的Block ID,对剩余健康节点建立一个新的流水线,将之前的数据包,重新写入。分配新的ID的目的,是防止坏的DN又再次上线,为该ID的Block提供了错误的数据。
  • 可能会有更多流水线中的DN出现错误,重建流水线的过程会持续,直至达到最低副本书(默认是1份),如果无法保证最低副本数,客户端则产生异常报错。
  • 如果由于错误导致了副本数量达不到指定副本数量,NN会被告知,从而开始安排针对 Under-replicated 块进行新的复制任务;
元数据
元数据保存于 NN 的本地文件系统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fsimage 和 edits(或称为 editlogs)。和数据库一样,fsimage 是元数据完整快照;而 edits 则是增量修改日志。一般是 WAL (Write Ahead Log)的形式。二者都会处于内存,并且本地有一份固化版本。当 NN 启动的时候,会从文件系统加载 fsimage,然后再加载 edits 日志,并回放 edits,从而得到最新的元数据信息。
也因此,随着时间增加,edits会越来越大,NN 启动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由于超过 NN 的资源而导致启动失败。这时 SNN 的作用就体现了,由于SNN的作用是合并元数据,因此当SNN存在的时候,可以使用更新的快照,而使得启动速度会加快。
SNN 与 NN 交流合并元数据的过程
  • SNN 通知 NN 开始合并日志,NN 从即刻起将使用 edits.new 保存新的日志
  • SNN 从 NN 复制 fsimage 和 edits 到本地的 checkpoint 目录
  • SNN 基于 fsimage 开始回放 edits,然后将结果写入新的 fsimage 到磁盘上
  • SNN 将新的 fsimage 发送给 NN
  • NN 接受 SNN 提交过来的 fsimage 作为新的快照,并且将之前的 edits.new 改名为 edits。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合并。
每经过一个小时(默认),或者当 edits 到达 64 MB (默认)时,这个合并日志的操作就会发生一次。
NameNode High Availability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HDFS 是管理员的噩梦,因为NN存在单点故障(SPOF)。所以在 Hadoop 2.x 开始,NameNode 开始支持 High Availablity。允许存在一对儿NN以active/standby方式同时运行。NN之间必须有方式可以共享 fsimage 和 edits。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通过 NFS 共享;另一种是通过新的 Quorum Journal Manager 来实现。
HA可以配置为故障出现后自动激活standby,也可以手动。默认是手动。active/standby可以是由管理员在可控环境下转换,也可以由于失败被迫转换。
管理员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确认active的NN确实出了问题,还是说只是单纯的由于网络等问题standby暂时无法访问到active了。否则,贸然激活standby,会导致两个NN都认为自己是active,共同撰写edits,然后就傻了。这被称为 split brain,有人翻译成“脑裂”。当然,有些人会认为只要激活standby,先通过RPC让active停止。不过这可能会导致另一个问题,STONITH (Shoot the other node in the head 一枪爆头……),有些时候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依旧需要小心。
standby的NN会承担起 SNN 中合并日志的职责,因此配置了NN HA后,不再需要额外的SNN了。
1.x的时候由于无奈,只能考虑使用传统的HA方式,比如Linux HA进行热备。但是,对于HDFS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案。主要的问题是,各个DN的 Block Report 只会保留于内存中,而不会写入磁盘。从而导致切换时会产生和某些DN Block不一致的东西。而且更惨的是由于采用虚拟IP技术,各个DN并不会意识到NN已经挂了,还会以为NN啥都明白呢,而不会发送新的Block Report过去。就算各个DN开始发送Block Report,对于几千节点的集群而言,依旧会有许多分钟的时间NN才能收集齐以及消化这些Block Report。
Namenode Federation
1.x的Hadoop还有一个问题,集群的规模受NN的内存所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x 提出了 Namenode Federation。这个东西实际上非常像 Linux 文件系统中将各个驱动器挂载(mount)到各个不同的目录位置的方式。使用 NN Federation 后,会使用一个新的FS叫做 ViewFS,然后不同的NN将负责ViewFS下面不同的目录,也称为 Namespace。
访问和使用 HDFS使用HDFS API
最常见的使用 HDFS 的方式是直接使用其 Java API。如果要使用HDFS API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需要配置文件,通过配置文件可以得知 NN 的位置;另一个可以访问到Hadoop API的库,一般是 JAR 文件。
所谓 Hadoop API 的客户端有许多种情况,比如,独立的应用程序,像hadoop fs命令行工具;MapReduce的Job;HBase的 Region Server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客户端除了需要联系NN外,还需要直接访问 DN,因此必须要保证客户端和HDFS中所有节点的连接互通能力。
hadoop fs 中可以指定副本数,如:hadoop fs -setrep 5 -R /user/esammer/tmp
FUSE
虽然一般不会这么做,但是 HDFS 支持使用 FUSE (Filesystem In Userspace) 挂载在文件系统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HDFS的特性,比如不支持随机写入、延时较长、随机读性能较差。
REST API
从 Apache Hadoop 1.0、CDH 4之后,NN的Web接口中提供了 REST API 访问的能力,这称之为 WebHDFS。比如,对应于 hadoop fs -ls /hbase 这么一条命令的 REST 访问是:http://namenode:50070/webhdfs/v1/hbase/?op=liststatus。需要注意的是,客户端使用WebHDFS访问HDFS和通过HDFS API的流程几乎相同,换句话说,客户端需要自己去连接所需数据块的DataNode,从而以取得数据。
于此同时,还引入了一个成为 HttpFS 的东西,这个解决了上面 WebHDFS 的问题,它相当于一个代理,客户端只需连接HttpFS所在服务器,该服务器会负责与集群内的其他DN联系。当然,这样也会导致数据集中于此服务器,如果很多客户端的话,可能会在这里产生瓶颈。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关闭

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