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部署OpenStack:该做与不该做的事

问题导读:
1、企业部署OpenStac,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过去二十多年当中,Linux已经从单纯的开源灵感转化为足以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其足迹已经涵盖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

  Linux的发展历程并非线性:其过去五年中的增长速度比之前十五年要快得多。对于开发人员而言,开源无疑是这套系统最具吸引力的主要卖点,但其商业化进程同样令人满意、因而迅速赢得用户信任并逐步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方案之一。

  而在技术角度,Linux的发展轨迹则无法一概而论,需要我们针对不同案例独立分析。以虚拟化为例,Linux在虚拟化环境中的历史远超大家想象,不过它大跨步向企业内部进军确实只是最近几年的事。目前云计算已经成为我们又一轮冲刺的全新起点,而云ICT解决方案及服务的优势也已经拥有丰富翔实的资料储备。然而企业级云服务等方案的实施往往被硬性划分为不同区块,例如存储、计算等等。此外,来自不同云服务供应商的专有服务之间无法彼此“交流”,这层坚固的障壁需要由开源技术予以消除。


130923053359941.png



作为由OpenStack基金会领导下的开源云计算项目,OpenStack旨在为用户带来基础设施即服务(简称IaaS)方案。企业中云实施,例如Linux及虚拟化,如今面临的关键问题并非“是否”而在于“何时”。随着一百五十家技术企业的积极响应,大家应该放心将赌注押在OpenStack身上。但由于利益相关者的庞大数量,我们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无法准确衡量项目的实际运行状态以及是否真正取得成功,这也正是企业在OpenStack道路上遇到的最大挑战。

  OpenStack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从而以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实现IaaS部署。其中最核心的价值主张在于,如今我们可以将计算、网络及存储等服务完全以软件而非硬件的方式加以实现。不过随着OpenStack的迅速成熟,传统应用目前还不太适应这种代表未来的资源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妨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态审视以OpenStack为核心创建起的不同业务模式,并体验这些模式如何将自己的品牌与开源云项目结合在一起。

  在企业用户考虑采纳OpenStack之前,管理者必须从IT视角出发对项目管理工作加以规划——即制定一套详尽的方案模型,将所有不可或缺的企业工作负载进行分类。这套模型应当考虑到各种基础内容,例如云安全(包括数据及隐私管理规则与范例)、位置规则(消费者身处何处、能够将数据调整至哪些位置)、不同应用程序及应用特性(如扩展及高可用性架构)的互连与关联性(一款应用是否能够实现横向扩展、是否能够借助来自各层的无状态节点实现高度可用性)。

  这就是每一位IT项目管理者在向OpenStack实施迁移之前所必须能够回答的几个关键问题。当然,问题远不止这些,而问题的具体答案也取决于现有业务类型、IT基础设施、财政预算以及企业IT文化。在企业领域存在这样一种说法,如果大家无法顺利做好规划工作,那么盲目向OpenStack进军将百分之百招致失败。

  很多企业提前组织过良好的试点及测试工作,因此已经具备有序且统一的技术模型。不过还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将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或者完全没找到努力方向——基础的背书或者报告记录还不足以为项目或一系列项目中的各项工作按优先级程度加以排序。只有在确立了全局发展目标之后,企业才能够从合理的角度审视哪些对象能够进行迁移、哪些对象需要被继续保留在传统数据中心内部,最终掌握如何合理协调保留与迁移之间的平衡点。

  为了让针对多虚拟化/IaaS解决方案的管理工作运行得更加平稳,“管理员中的管理员”软件方案——例如红帽的ClouDorms——就变得极为重要。它的存在能够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趋于无缝化。为了实现这一切,我们需要为建筑模块设立一套架构模型。从需要迁移的应用程序角度出发,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对相关资源加以评估。而从务实的角度看,项目管理者必须在迎接OpenStack的同时重视遗留系统,只有这样动静结合的方式才能让项目获得成功。

  一旦明确了哪些对象能够迁移而哪些不能,接下来企业就需要着手向OpenStack进发,这时候需要做的是对供应商推荐的业务模式进行审查。决策者们肯定会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供应商选项。某些供应商会着力放大OpenStack的开源属性所带来的收益,另一些供应商则对“OpenStack”进行大幅改动、希望以专有为基础开发解决方案:这时候OpenStack将变得徒具其名却不具其实,并使业务流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束缚在传统方案身上。

  说到选择业务模式,真正需要选择的是一家了解我们对业务及技术要求的合作伙伴。对于某些项目,特定技术将被作为关注重点,这时我们必须预先敲定自己想要什么、何时想要以及想要多少等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另一些技术方案,其发展前景可能尚不明确,这是因为我们过去对这类领域知之甚少。简言之,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能帮助大家实现上述目标并引导企业迅速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不应该或者说不可能尝试将整个IT领域的事务迁移至OpenStack环境当中。因此,传统管理工作仍将作为持续的挑战而存在,特别是遗留系统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带来越来越多的额外管理压力。二十年前,很多人预言称主机将迎来消亡,但如今我们仍然经常需要跟主机打交道。同理可知,OpenStack云绝不可能成为适合任何系统的业务环境。

  重要的是,请记住OpenStack可以作为受支持服务进行使用,而不必被硬性当作一次性安装类方案。定制型方案不仅投资巨大、成本高昂,企业用户还将被迫面对一大堆后续的管理及维护开销。以完全开放订阅模式使用OpenStack能够有效避免业务流程被绑定在单一供应商身上——当然,前提是软件包中原本不涉及凌源工具。总之,选择一套拥有良好支持的软件包能够大大简化我们在修复补丁、安全更新以及版本升级等工作中耗费的精力。

  如果大家已经耐着性子读到这里,那么一定是对OpenStack抱有充分兴趣,我建议各位一定要将其摆上议事日程。我同时可以打赌,对开源技术的深厚兴趣一定促使您在企业环境中部署了Linux系统。与其将一切推倒重来、把自己闹得灰头土脸,大家不妨借OpenStack之力尝试一飞冲天,毕竟OpenStack的配置及生命周期管理等机制在企业环境中的实际表现与Linux发行版并无二致。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