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级OpenStack厂商一览

hochikong 发表于 2014-8-2 17:25:0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关闭右栏 1 9069

问题导读:

1.你认为Red Hat和Canonical的发行版在将来哪个更适合openstack?





就核心层面而言,OpenStack是一个开源项目——也就是免费代码。然而真正让OpenStack由构想成为现实的是那些参与原始代码开发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用的产品与业务的供应商。

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将OpenStack作为其公有云的建立基础;举例来说,Rackspace公司已经证实OpenStack足以驱动一整套规模庞大且跨越多个地理位置的云体系。其它一些厂商也将构成OpenStack的各类技术组件打包成易于使用的产品,并出售给那些希望亲手构建内部私有云环境的企业用户们。

今天我们的这份十五大顶级OpenStack参与厂商榜单并非从科学角度出发加以衡量,而是基于它们对于OpenStack项目的资源贡献情况——包括哪些厂商为项目贡献的代码规模最大、哪些厂商在将该开源平台推向广泛市场的过程中表现最积极等等。


Rackspace
上榜理由:Rackspace是OpenStack的缔造者之一。该公司于2010年与美国宇航局一道构建起OpenStack项目,当时Rackspace负责存储部分的贡献工作、宇航局则打理计算方面的任务。Rackspace公司在OpenStack基金会尚未成立的前两年中一直肩负着项目的管理职责。从那时起,Rackspace至今仍然被广泛视为OpenStack项目的代表性形象,同时扮演着后者最为积极而热心的支持者之一。该公司将OpenStack作为其公有云方案的构建基础,并向客户提供软件发行版以帮助他们以同一平台为起点建立属于自己的私有云以及混合云体系。这家公有云及托管业务供应商是首批将新型OpenStack功能引入生产流程的企业,而且能够提供最为强大的公有云部署方案之一。Rackspace公司正用实际行动作出证明,OpenStack完全有能力驱动一整套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规模庞大的公有云体系。看起来,只要OpenStack项目仍然存在,Rackspace就仍将在社区当中扮演重要且关系紧密的核心角色。


红帽
上榜理由:红帽公司是历史上第一家依靠向企业用户提供Linux发行版而获得十亿美元收益的企业。时至今日,他们希望能在OpenStack领域重现这一辉煌成绩。该公司已经在OpenStack项目身上投入重金。根据StackAnalytics网站的说法,目前红帽在OpenStack Icehouse版本中成为最为重要的代码贡献者。
红帽也拥有自己的OpenStack发行版,这一版本与其旗舰产品红帽企业Linux结合得深入而紧密,也因此被命名为RHEL OpenStack。红帽为OpenStack项目贡献了大量资源,因此有望从长远角度成为这一领域的另一位重量级参与者。


戴尔
上榜理由:戴尔对于云业务的态度确实有些忽冷忽热,但有一点可以说毋庸置疑——他们对OpenStack的承诺始终未变。该公司原本曾计划以OpenStack建立一套公有云解决方案。然而最终这项计划惨遭废弃,戴尔转而将关注重点放在为客户提供咨询与实施服务方面,当然他们也会趁些机会推销自己的硬件与其它相关服务。
戴尔公司表示希望帮助客户部署任何有助于其实际需求的方案——例如以OpenStack为基础构建一套私有云,或者与Joyent、Rackspace等公有云合作伙伴的方案相对接。戴尔在OpenStack管理机构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我们也必然要将其视为OpenStack社区内的一股核心力量。


惠普
上榜理由:惠普公司似乎在其云业务的发展与推广方面遇上了不小的难题,不过该公司仍然拥有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方案组合。惠普的公有云体系以OpenStack为基础——当然也具备大量具有惠普特色的鲜明风格。此外,惠普还允许客户利用OpenStack在自己的私有云当中运行同一套操作系统。总体而言,惠普表示将为客户创建一套混合云方案,从而与VMware以及微软等以平台为核心的竞争对手展开对抗。在Icehouse版本中,惠普贡献的代码数量仅次于红帽而位列第二。因此,惠普在OpenStack社区中显然拥有不容小觑的重要地位。


IBM
上榜理由:就在去年,IBM公司宣布OpenStack将成为其云规划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发展方向。不过自那时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始终不清楚OpenStack项目在该公司的云规划中到底占据怎样的比重。IBM是该项目的顶级贡献者之一,可以说与任何其它厂商相比都不遑多让。IBM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处理与企业客户的协作,从而在质量保障以及OpenStack API结合等方面为其带来关键性标准。不过蓝色巨人还没有将OpenStack作为其产品销售的核心对象。IBM收购了IaaS供应商SoftLayer,目前正在一步步在SoftLayer云当中推进对OpenStack的支持能力。除了OpenStack以外,IBM还针对另一套用于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开源项目Cloud Foundry作出了一系列发展承诺。再有,IBM方面公布了BlueMix,一款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PaaS产品方案。


思科
上榜理由:看起来思科公司的主要目的在于“渗透”到OpenStack社区内部,从而确保自己制造的硬件——包括其网络、融合型基础设施以及服务器设备——能够与OpenStack全面兼容。思科还在领导与市场推广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借出其云技术团队负责人担任OpenStack董事会的副主席,同时共享自身WebEx团队在进行OpenStack内部部署过程中积累到的实践经验。现在我们期待着OpenStack会在思科公司刚刚公布的InterCloud中能够获得怎样的重要地位。


Mirantis
上榜理由: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家企业选择专门从事OpenStack相关方案的开发与销售,也就是将OpenStack产品及服务的支持与经营作为惟一的业务内容。作为一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公司,Mirantis已经从上述经营战略中获得了切实收益,并一步步由一家依靠风险投资保持运转的新兴企业发展成如今拥有四百多位员工的强大技术势力。该公司原本专注于支持各类OpenStack部署模式,但随着该开源项目的日渐成熟,Mirantis的产品组合也变得愈发丰富。该公司目前拥有自己的OpenStack发行版,用户可以自行实施或者在Mirantis工程师的帮助下完成部署。该公司还建立起自己的合作伙伴体系,其中包括之前曾公布过的红帽及VMware。Mirantis最近刚刚完成了一笔总值达3000万美元的交易,这笔来自移动供应商爱立信的资金一方面作为构建云方案的费用、另一方面也属于爱立信向Mirantis的注资。


Cloudscaling
上榜理由:OpenStack厂商Cloudscaling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Randy Bias不仅担任着OpenStack董事会成员一职,同时也是整个OpenStack社区当中最直言不讳的领导者之一。这家公司专注于帮助客户建立基于OpenStack技术的云服务解决方案。不过与其它厂商不同,Bias经常毫不讳言地表示企业云体系应当选择与Amazon Web Service以及谷歌计算引擎类似的运作机制。这就是Cloudscaling公司在构建产品时所遵循的哲学,并坚持不懈利用OpenStack代码践行着这一战略理念。


Piston云计算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与Mirantis与CLoudscaling类似,Piston云计算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OpenStack相关业务的厂商。公司创始人兼CTO Joshua McKenty曾效力于美国宇航局,并在任职期间参与到OpenStack的早期开发工作当中。时至今日,McKenty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将他们当初参与开发的OpenStack代码转化为打包软件,旨在帮助用户借此构建属于自己的私有云体系。对于终端用户来说,直接利用OpenStack代码并尝试安装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太多、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太过繁杂。而身为OpenStack董事会成员的McKenty则不无自豪地表示,他们已经替客户做好了全部准备工作,进而创造出一套易于安装、升级以及管理的平台方案。


Canonical
上榜理由:目前对于OpenStack项目的控制权之争正在持续蔓延,如今像众多厂商争相以自己的Linux发行版为武器来一拼高下。红帽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不过Canonical也已经将OpenStack功能集成到自己的Ubuntu操作系统当中。Canonical如今俨然成为OpenStack主流厂商阵营中的一分子。在去年一份面向OpenStack用户的调查当中,OpenStack基金会发现Canonical的Ubuntu操作系统在OpenStack部署方案当中拥有最为突出的普及比例。Canonical最新发布的Ubuntu 14.04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对OpenStack的集成关注度。


SUSE
上榜理由:与红帽及Canonical相似,SUSE公司作为一家拥有自己Linux发行版的厂商同样参与到了OpenStack的竞逐中来。而更值得注意的是,SUSE公司云业务负责人在OpenStack董事会中担任主席一职。SUSE还创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OpenStack发行版。


Nebula
上榜理由:Nenula与Cloudscaling以及Piston归于同类厂商,只不过前者采用了略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尽管这些企业都以软件业务为主要核心,但Nebula却把硬件与软件集成同时作为发展重点,从而利用OpenStack向客户销售更为轻松省心的交钥匙解决方案。Nebula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Chris Kemp在OpenStack项目中的地位也受到广泛肯定,他在美国宇航局工作的经历甚至为其赢得了OpenStack之父的美誉。除此之外,他也是目前OpenStack开源项目领域最为杰出的传道者之一。


VMware
上榜理由:VMware与OpenStack?VMware怎么看也不像是会跟OpenStack碰撞出爱恨情仇的样子。从本质角度讲,OpenStack的存在对于VMware其实是一种威胁,这套开源技术组合很可能取代VMware产品在云构建及管理领域的地位。OpenStack基本属于一个免费软件版本,而且能够与VMware软件完成同样的任务。VMware公司表示,他们希望客户能够利用VMware的工具管理自己的OpenStack云,其中包括其ESX虚拟机管理程序。在网络方面,该公司曾于两年前收购Nicira,从而自动让VMware成为OpenStack社区的参与者之一。尽管尚处于前期摸索阶段,但VMware确实已经迈出了迈向OpenStack合作阵营的第一步。


Metacloud
上榜理由:Metacloud又是另一家以OpenStack为基础构建服务项目的专项供应商。但与Mirantis、Piston或者Cloudscaling不同,Metacloud选择的发展道路在于销售以OpenStack为基础的托管私有云方案。这意味着Metacloud为客户提供的硬件设备运作在买家的内部环境之下、自有防火墙身后,但却仍然由Metacloud负责全权打理。对于内部私有云来说,这种托管类方案拥有突出的便捷性优势——而且由OpenStack作为技术后盾。


终端用户
上榜理由:终有一天,市场上充斥着众多厂商兜售其OpenStack方案的叫卖声。不过如果OpenStack真能发展壮大并成为一股江湖新势力,终究要归功于终端用户们的支持与鼓励——而非供应商,毕竟有人用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当然,前面列举的名单肯定无法涵盖所有在OpenStack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厂商——它们有些属于该项目中进行生产环境软件部署的首批先驱,更有一些(例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研机构率先开始探索OpenStack在纯技术领域的发展潜能。不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OpenStack董事会以及终端用户委员会中担任要职,而包括雅虎、爱立信、AT&T、GAP、PayPal/eBay以及康卡斯特在内的其它企业也都开始将OpenStack的实际应用纳入议事日程。要让这一新兴开源项目真正迈向企业业务流程,终端用户群体的不断拓展无疑是帮助这些财富巨头们积累信心、认同OpenStack在企业中发展潜能的重要推动因素。




#####################################################################
本文转自:http://trystack.cn/%E9%A1%B6%E7%BA%A7openstack%E5%8E%82%E5%95%86%E4%B8%80%E8%A7%88/




欢迎加入about云群9037177932227315139327136 ,云计算爱好者群,亦可关注about云腾讯认证空间||关注本站微信

已有(1)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ascentzhen 发表于 2014-8-3 09:03:58
说的详细,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